大沣家居馆货架报道:8月14日,该片凭借仅有3.5%排片占比的点映场次拿下1434万票房成绩。豆瓣开分8.3,猫眼、淘票票评分均达到9.4,网络口碑一片向好。
截至目前,《八佰》预售总票房已经破亿。超高的点映热度,让这部影片早早锁定了本周票房冠军。
这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映前热度。另一边,关于《八佰》的各式传言也是层出不穷。
在此之中,《八佰》创新发行模式之争议,无疑是在业内群体中探讨声量最高的一个话题。
近日,有个别影院和从业者就此事发表了抵制文章。在相关稿件中,我们看到了“500万以下20万保底”、“4200家影院需要买断”等言论。那么《八佰》的发行策略,真的有如此严苛吗?
在上周我们发布的文章中(回顾:详解《八佰》“买断式”发行),已经对这部影片的创新发行模式进行了剖析。今天,针对这些传言,我们不如再来认真探究一番。
小影院无缘《八佰》?
“年票房在200万-500万的影院需要花20万元来买断放映。200万元票房以下的影院,则会直接失去放映资格。”在一篇抵制《八佰》发行模式的文章中,一位从业者道。
无独有偶,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给出了这样的数据:“据统计,2019年度全国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有4200多家。”
按照上述两种说法,意味着全国有很大一部分小影院都无法顺利放映《八佰》。
为此,我们又仔细研究了一遍片方通知的最新分账规则,得到了不太一样的解读。
首先,非常明显的是,片方从未说过“500万以下影院要20万保底”类似言论。在正式上映阶段,所有在过去几年没有偷漏票房等各类违规记录的正规经营影院都能够正常进行放映。
对于年票房不足200万的部分影院,则需按照上年实际票房的核定保底金额进行保底分账。具体情况根据各影院营收而定,并无20万保底一说。
至于所谓的2019年度全国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有4200多家,我们可以很容易查到这个数据的错误。根据最新公开数据,目前全国影院的复工率约为75%,在已开业影院中2019年票房200万以下的不足2500家,远低于传言数字。
粗略计算一下保底政策便不难发现,《八佰》要求部分影院预交的保底费用并非“狮子大张口”。总体来看,这样的发行模式还在市场的合理范围之内。
而《八佰》特殊的发行模式真正在应对的,其实是过去3年间有偷漏票房行为的数百家电影院。
自《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以来,国家电影局每年都会不定期点名公示偷漏票房行为的影院名单。今年1月,电影局点名去年拖欠票款超过10万元的471家影院,若不及时补齐票款,将无法放映所有的春节档电影。此次《八佰》,同样表态将这部分影院拒之门外。
除此以外,据我们从多方了解到,一些通过票务数据平台和专资办平台进行数据比对,发现数据差异过大的影院,也会进入无权放映《八佰》的名单之中。
还有一小部分影院,则由于经营不规范而无权放映《八佰》。这类影院大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根本无力复工,试图借《八佰》而吸收会员、实现盈收后关门跑路。
总体来看,此次的保底分账发行模式对于大部分正规经营影院而言并不会产生太大干扰。而对于少数合法经营但深受疫情冲击的小影院,片方也给出了以正规渠道与片方积极沟通,寻找合理解决方案的态度。可见,这样的发行模式并非一些人理解的“一刀切”。
为什么制定了这样的发行策略?
其实不难理解《八佰》片方会如此针对偷漏票房现象,这已经是中国电影市场久治不愈的“顽疾”。
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影院数量达到12408家。另据拓普数据,2019年产生场次的11469家影院中,全年票房不足500万票房的影城数量占比63.79%。
近年来,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跨界进入电影市场。在不断攀升的影院数量背后,却是日益严重的市场泡沫。
事实上,除了少部分能够稳定盈利的票仓城市影院,很大部分影院都面临着经营难题。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地区的小影院而言,可能每年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春节档、国庆档这样的大档期。
同时,鉴于国内长期以来的院线制度,决定了影院的规模、设施、服务的参差不齐,很多影院都缺乏专业、规范的经营制度。因此,一部分从业者便想出了五花八门的违规手段来增加营收。
像三线及以下城市这类相对监管较松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偷漏票房的重灾区。如何偷?简单来说,就是将电影票的营收直接扣留,不按照正常分账方式进行分成。
在从前的文章中,我们曾详细介绍过一些偷漏票房的手段:
1、手写电影票,这样可以把票房截流,从而不计入总票房。(当然不排除偶尔有系统设备故障的问题)
2、恶意退票,电影快开始播的时候,影院在系统人为退票,造成实际播放,但是总票房显示未播放的目的,从而私吞票房。
3、交叉票,比如同时上映A B两部影片,购买A票,人为打印B票,再手写修正。
4、双系统票,一个用来实时出票,一个用来上报,达到少报的目的。
5、低于票价出票,例如交50,出35的票。
6、直接修改售票系统的数据。
7、和爆米花饮料等卖品捆绑在一起的结构票。
早在2017年中国娱乐产业年会上,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就曾痛批影院偷票房的恶劣行径:“我个人认为,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经早就过了500亿,有至少20%(票房)没有统计上来,影院偷票房才是中国电影的黑洞。”
表面来看,这不过是小影城为增加有限营收而玩的小把戏,但长期以来,这样的违规操作不仅侵害了片方利益,也已经严重威胁到行业的良性运转,严重扰乱了电影市场秩序。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看来,此次《八佰》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在疫情导致整个电影行业发展受阻的情况下而施行的特殊手段。这样的方式可以视作片方在特殊时间节点的一种自保,但绝非是在影院危难之际的“趁人之危”。
犀牛娱乐认为,《八佰》片方只是在为电影市场投入一剂“强心针”的同时,做出了规范市场的动作。此举远称不上放弃中小影院。正相反,被迅速带热的大盘有望帮助很多因疫情而陷入经营困局的小影院渡过难关。
自然,这种创新的发行模式也远不像网上一些人所谓的“华谊发行策略的制定旨在快速回笼资金”。
对于这部投资体量巨大的鸿篇巨制来说,选择在影院尚未全部复工、上座率仅能达到50%的时间上映已经是最大的挑战。
保底发行模式中所述的保证金,尽管会让片方华谊在《八佰》上映前快速回笼一小部分资金,但对于这样一部大体量项目而言,这些保底费说一句杯水车薪不为过。在这场豪赌之中,背负最大压力的一直都是片方本身。
保底分账发行的背后含义
所以话又说回来了,《八佰》和华谊这样做,究竟在图什么?
在影片首映礼上,《八佰》总制片人梁静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她表示,影院刚刚复工,行业期待着一部重量级的华语作品站出来,“希望我们杀在前面,能为中国电影重新燃起信心。”
行业复苏,不仅是挂在嘴上说说就能够达成的,只有头部项目真正站出来了,才能够让电影市场活起来。
《八佰》片方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部影片,项目自身的营收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迅速提振行业信心。《八佰》定档8月21日的选择,已经足以证明片方与众多影院共存亡的心。
犀牛娱乐认为,短期来看,《八佰》的保底分账式发行的确是在维护片方应得利益。但这样的策略既不是对影院的“霸王条款”,也很难对传统发行分账模式构成实质性威胁。
而长远来看,《八佰》片方整治偷漏瞒报票房行为的决心,也有利于未来更多片方和有关部门来解决市场上的违规行为,规范市场,保护电影产业链。
据悉,为了规避偷漏票房行为,除了点映阶段采取的分阶段密钥和保底分账发行模式外,此次《八佰》的发行部门还专门成立了市场监察小组。
(我们从了解内情的人处得知,华谊此次的监察措施非常严格)
对于《八佰》片方而言,他们是在竭力的维护自身利益,而对于整个市场而言,这样的方式又何尝不是在维护行业的公平。
犀牛君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对于大部分影院而言更加“温和”的方式去规避这些违规现象。但眼下来看,作为影院复工后上映的首部国产大片的片方,华谊勇于第一个站出来,也勇于第一个做出改变,仅从这个层面看就已经是非常有担当的表现了。
根据相关数据,在《八佰》的强力刺激下,复工影院已经从8月13日的8300家涨到了8月16日的8600家。期待在影片正式上映后,还能为我们带来更大惊喜。
Copyright © 2002-2019 东莞市大沣展示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7126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