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沣精品超市货架、展示货架 自设计、自生产、自营销、包安装的整体方案解决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刘强东投资"见福",便利店开始站队


发布日期:2020.08.11 

大沣货架整理报道:8月10日,根据天眼查信息,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生工商变更,投资人新增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强东持股45%、李娅云持股30%、张雱持股25%),位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

这短短的几行字,其实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第一,这是京东第一次战略投资便利店品牌,意味着互联网电商巨头在便利店行业也开始出现对峙局面。此前阿里巴巴曾经出资5亿元入股上海的喜士多便利店。

第二,这意味着在股权结构方面,京东超越了红杉资本成为见福便利店第二大股东。而此前见福便利店被业内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被红杉资本重仓投资(参考虎嗅报道),估值达到12亿元。

今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根据“便利店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按照便利店企业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门店总数量,发布了“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见福便利店名列第10名。在福建省便利店排名中,见福名列第1位,拥有近2,000家门店,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内,并布局江西、四川两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TOP100榜单”

这也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便利店行业唯一一起公开宣布的投融资消息。

在当下的零售业进化征程中,便利店行业正处在最微妙的历史时刻。一方面是便利店业态的整体社会地位见涨,国家以商务部为首的部委对于便利店发挥民生基础设施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是另一方面,便利店行业也同样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在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不同的区域,不同类型的便利店,其车头所指向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厦门见福便利店是二线便利店龙头,此前虎嗅也曾经报道过,厦门见福便利店与京东合作开展社区团购的消息。但是京东战略投资一事,交易相关各方仍旧对此是守口如瓶,外界毫不知情。虎嗅根据对见福的长期跟踪,结合业内人士意见,认为此事对于便利店行业未来发展非同小可。原因有二,线上化和生态化。

线上化已不可阻挡

谈及便利店,先回溯一个常识概念。很多人会说京东自己有“京东便利店”,为何还要入股品牌便利店?按照一般的认知,京东自己的便利店,实际上是翻牌夫妻老婆店。京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B2B的供应链服务商。这与以7-11等日系品牌所实践的“紧密型连锁”便利店,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当阿里孵化盒马,入股喜士多之后,便利店赛道开始出现巨头的身影,只是早晚的事。阿里谈同城零售,难道离得开便利店?京东搞物竞天择,也同样离不开便利店。在泛社区(包括商圈写字楼)这个场景,目前的零售业态,谁也不敢说比便利店更有优势,离消费者更近,能够让消费者更有品牌美誉度。

去看看网上普通消费者对于日系便利店自发的溢美与崇拜。不久前罗森进入,又出现了排长队的情况。要知道,作为渠道商品牌,很少有人能够有便利店知名品牌如此强大的心智认知。他们卖的很多东西不是自己的,是可口可乐的,是雀巢的。虽然盒饭是自己的,但是你无须知道它来自哪里,只知道出自哪里就够了。这就是便利店迷人之处。

但正因此,便利店长期以来,一直是全渠道线上线下打通最后的堡垒。生鲜领域有了前置仓,但是头部的便利店依然靠着位置优势和强大的产品力对抗着。目前有不少便利店品牌都接入了线上平台,但是客观的说,线上平台对于便利店真的只是补充。别说30%,很多便利店品牌的线上订单占比不到10%。当然这是由便利店的特点决定的。

互联网人躬身入局便利店已经带来了一些改变,在便利蜂的实践中,创始人庄辰超坚持用互联网逻辑改造门店。便利蜂不仅坚持做自有配送,哪怕客单价只有20元,而且还坚持尝试电商模式,以扩大品类突破门店限制。在便利店阵营,全家便利店依托集享联盟APP 也在做电商;在2020便利店TOP100榜单超越了中石油便利店的美宜佳,也已经再次开始了做电商的尝试。从美宜佳总经理张国衡最近的表态看,做电商这件事美宜佳想得很清楚,路线很坚决,即使短期做不好,也要做。

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战略投资见福便利店,下一步动作是什么?答案经显而易见,以京东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和电商能力,至少在见福,便利店的线上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对行业而言,小店+电商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开始站队了

京东战略投资便利店,意味着京东不仅仅是希望追求财务回报,而是深入介入到这个还在生长期的业态改造中。这其实也意味着,站队,这件曾经在线下商超领域发生的事情,也在便利店行业开始了。

当然,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见福便利店,支付宝肯定还是可以使用的。不用担心,这种低级的二选一策略肯定是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从业务层面看, 见福便利店还是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毕竟便利店这个业态,比较精细,和生鲜差不多,不是谁有钱就能搞定的。在这一点上,研究下高鑫零售(大润发)这三年的高层人事调整路线,自有结论。

但是,在战略层面,见福未来显然会和京东腾讯系走的更近,更加强调战略协同,只是看双方的协同到哪个层面。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大家彼此会视为生态的一部分。

此前虎嗅也报道过,见福便利店正在建设中国便利店行业最大的产业园区,这个产业园区的本意,是希望能够形成便利店的物流、制造、供应链的一体化。

这个思路的源头在哪里?其实看一看世界上知名便利店品牌的发展就知道。比如,统一集团和康师傅集团,是著名的食品快消品集团,但是,他们分别也是上海7-11便利店和全家便利店的品牌授权经营方。食品制造集团延伸到分销通路业务,并最终形成一个围绕食品餐饮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通的一体化生态系统,是早已被证明成功的道路。而身处在这样的系统中,便利店这个业态单元也才会真正的如虎添翼。

如果看一下日本便利店的发展,也是如此。有媒体总结过,日本三大流通企业旗下三大便利店,背后都是商事支持:日本7-11的控股股东,是日本伊藤洋华堂集团,在中国还有伊藤洋华堂百货。而全家便利店的背后背后是伊藤忠商事(100%股权收购),罗森便利店的背后是三菱商事。

也就是说,优秀的便利店,背后其实都是有着一个生态系统在支撑,因为便利店发展至今,还是要用工业化的制造体系加上现代零售业的管理技术,无缝的捏合在一个零售业态里,才能更好的服务消费者。在这个体系中,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销售、最好是上下打通的“一条龙”,都是自己人或者“自控”。这也是日系便利店被称为制造型零售商的原因。

当然,在今天的中国,这个链条还要加上电商配送和到家服务。

所以,从这个逻辑上讲,所谓站队,其实未必是寻求“保护伞”,更多的是真正借助某个生态的力量,实现脱胎换骨。区域便利店品牌往往在当地都有很深的根基,利润来自每一瓶水、每一个面包、每一个盒饭的精耕细作,习惯了动辄100%增长的互联网人干不了这个活。但是,互联网对于用户行为的数字化洞察,其大数据工具和超强的算法能力,都是今天的便利店需要的。

希望京东这样巨头的入场,更够让中国本土便利店行业出现更多的“水陆两栖生物”。